沈阳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沈阳大学

[切换城市]
沈阳站> 沈阳教育> 沈阳大学> 东北大学信息

东北大学

英文名:Northeastern University 简称:“东大” 所在地:沈阳 院校代码:10145 类型:工科类/理工类/理科类/文科类/考研院校/985/211/研

211工程985工程教育部直属院校研究生院校自主招生111计划
  • 东北大学师资怎么样, 东北大学师资好不好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引进与培养并举,制定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吸引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和国内重点院校教授来校担任学术带头人或工作,使学校拥有了多位院士、长江学者担任学校教授。截至2015年12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在2655名,共有教授52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外籍院士2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1人,青年千人计划5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2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人,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获得者1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 .

  • 祁阳 【男】
  • 祁阳教授1983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东北大学)物理系金属物理专业,工学学士;2000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大学工学部电气工学科基础论领域,工学博士;2003年东北大学理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Bi系高温超导薄膜、MgB2厚膜和ZnO薄膜等功能材料的物理法(分子束外延)和化学法(sol-gel、电化学)制备研究,相关材料表面形貌、微结构表征及其形成机理,相关材料的物理性能(超导、光、电、磁)研究。  祁阳教授现为东北大学理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分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会高级会员,辽宁省物理协会理事。
  • 唐春安 【男】
  • 唐春安,男,1958年5月生,湖南黔阳人,东北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国家小组成员,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破碎专业委员会主任,《Int.J.RockMechanics&MiningSciences》和《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  主要从事岩石破裂过程失稳的理论与实验研究。1991年以来,多次赴英国、加拿大、美国、瑞典、香港等地开展有关岩石破裂过程的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
  • 孙豁然 【男】
  • 孙豁然,东北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采矿工程所所长。主要从事矿山开采先进技术、系统工程与资源信息与决策方面的研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的学术造诣。  多年来为我国矿产事业培养了大批高级人才,为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战略,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近三年来,已培养博硕士37名,在读博硕士20名。讲授过“计算机图形学及其应用”、“计算机在矿山中的应用”、“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矿山系统工程基础”、“计算机算法语言”、“计算机图形学基础”、“采矿CAD”等课程。
  • 宋守志 【男】
  • 宋守志,男,生于1940年8月31日,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岩石破碎、采矿技术、矿山资源开发工业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对新型岩石破碎、高效采矿技术造诣颇深,开创了资源综合利用的新领域,对于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研究成果:  宋守志教授在矿业工程科技领域,潜心于非能源矿产开发和综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创新,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1. 奠定了采矿工程中波动理论基础,完成了撞击面变形模型、凿入反射模型、波衰减函数、损伤效应函数和撞击波谱电算程序等原始创新,致力于重型钎具国产化,发明了凿岩钎具钢,截止1998年,已获经济效益1.78亿元; 2. 主持"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突破软、破矿岩采矿三大瓶颈,创造性地解决了复杂难采矿体条件下采用大结构参数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的技术难题。成果累计取得16.05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3. 利用金属矿山采矿废弃物制造烧结空心砖,发明专利在马钢和鞍山实现了产业化;到2002年,取得1.27亿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明了矿业废渣微晶玻璃绝缘材料,开拓了矿业废渣综合利用新领域。 4. 倡导生态矿业、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了以高硫煤矸石为源头,经多次循环,相继制造:空心砖、亚铵、纸浆、纸、肥料及饲料等产品的绿色产业链。
  • 任凤玉 【男】
  • 1956年10月28日生于内蒙古敖汉旗,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采矿系,1992年获博士学位,于 2001年12月至2002年6月赴瑞典lulea大学作为高级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 采矿方法、放矿理论 ,多年深入现场研究崩落矿岩移动规律与岩体冒落规律,解决了原放矿理论不能表达实际放出体形态的多态变化和计算精度低的问题,出版了《随机介质放矿理论及其应用》专著,提出了依据出矿口信息优化采场结构参数的新方法;提出了利用岩体冒落规律降低崩落法采准系数的理论与方法,以及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低贫损开采模式;试验成功了“自落顶、设置回收进路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与“崩落卸载、设置回收进路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担任了“中国金属学会采矿分会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社会学术兼职。
  • 王青 【男】
  • 王青,男,1962 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资源与生态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分别于 1988 和 1992 年获美国南伊利诺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2-1993 年任美国纽蒙特黄金公司高级工程师, 1994 年初回国。长期从事矿产资源开发、资源经济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回国后,先后负责完成了包括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矿石入选品位优化方法研究”、教育部项目“地理资源信息系统与资源供给结构优化研究”等 10项课题。主编国家“九五”重点教材一部,出版学术专著一部,主编论文集一部,在国际、国内发表论文 50 余篇。  一、学习工作简历  1979.9~1983.8 东北工学院 本科生  1983.8~1986.1 东北工学院 助教  1986.1~1988.1 美国南伊利诺大学 硕士生  1988.1~1992.6 美国南伊利诺大学 博士生  1992.6~1994.1 美国纽蒙特黄金公司 高级工程师  1994.1~1994.6 东北大学 讲师  1994.6~1996.6 东北大学 副教授  1996.6~现在 东北大学 教授  2002.1~现在 东北大学 博士生导师  1997.10~现在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副院长  二、研究方向  1.可持续发展定量指标与政策  世界工业化进程中伴随的种种生态环境问题,使人类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资源与生态空间的有限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日益显化的制约。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协调、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追求的发展模式和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是解决两大课题:(1)在战略思维和策略制定上实现从被动的末端治理向主动的源头预防(治理)转化;(2)实现环境压力和承载力的度量、监测并据此寻求物质减量的途径和政策。  本方向的研究属国际前沿,它以社会代谢理论为基础,把社会经济系统看作一个巨大的代谢体,研究其物质吞吐量(即代谢规模)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冲击。研究重点是:(1)建立基于物质使用、排放和存量的生态环境指标体系,通过对选定指标的计算来定量测度环境总压力TES(Total Environment Stress),并通过与环境容量(或称生态承载力、环境空间)指标的比较来度量经济系统的可持续状况、发展趋势以及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对比;(2)把环境指标与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福利等)进行整合分析,建立表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亦即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3)基于上述指标体系,寻求可持续发展模式和相应政策手段(Policy Instruments)。  2.矿产开发优化与决策  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化、可视化技术在矿业的应用是当今世界矿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矿产开发过程是一个因素多而复杂,而且绝大多数因素是未知或不确定的大型复杂系统。 本方向以优化理论为基础,以数字化和可视化技术为核心手段,基于地质和开采系统中各种作用因素的采样和实验数据,建立各种重要参数和系统的数字化模型,并应用虚拟现实方法和手段实现这些参数和系统的可视化,对它们的作用进行可视化数值计算与模拟,优化系统结构和参数,研究开发新技术和最有效的开采系统,实现从实验(采样)到数字虚拟世界,到优化方案,再作用于现实世界的完整的高新技术应用研究体系,为实现数字矿山提供方法与手段。  在宏观层面上,本方向运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等理论方法,研究矿产资源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我国矿产需求计量经济模型,基于历史数据对未来矿产需求量进行科学预测;建立国内、国外矿产供给优化模型,定量研究矿产品进出口战略和国内资源开发策略。
  • 屠晓利 【男】
  • 屠晓利,男,1957年生,籍贯陕西户县。1982~1997先后从东北工学院(东北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在东北大学采矿系从事岩石破碎、爆破和采矿工程教学和科研工作,1987~2003年先后任职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任职于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采矿系教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破碎委员会秘书长,辽宁爆破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专家,沈阳市公安局特邀刑侦科技顾问。
  • 吴立新 【男】
  • 吴立新(1966-),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东大985平台建设责任教授。  主要从事GIS理论与算法、环境与灾害遥感、数字城市、矿山开采沉陷、3D地学建模、遥感-岩石力学、数字矿山、矿区可持续发展等研究。  现为美国AAAS(科学进步协会)会员,中国GIS协会理事、理论与方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煤炭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煤矿开采损害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深层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任《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副主编,《地理信息世界》、《矿山测量》、《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编委。
  • 李元辉 【男】
  • 李元辉,男,民族,汉,1968年5月18日生于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共党员。1990年毕业于东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推荐为硕士研究生,1993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2000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6年晋升教授。2000~2001年在日本关西大学土木系进修学习一年,2005年在东北大学获钢铁冶金专业博士学位,同年到东北大学岩石破裂与失稳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现兼任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工会主席。   主要从事矿床开采理论与深部地压控制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共培养硕士研究生9名,主讲“金属矿床地下开采”、“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和“矿业经济学”等本科生课程,每年承担本科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等教学工作。
  • 朱万成 【男】
  • 朱万成,男,1974年2月12日出生于新疆呼图壁县,1995年毕业于东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并推荐为硕士研究生。1998年3月和2001年3月分别获得矿山工程力学专业硕士学位和采矿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2003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6年被聘为教授。曾于1999-2003期间四次赴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与结构工程系进行合作研究,2004年2月-2006年2月期间在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06年6月,获得德国洪堡基金资助,将以洪堡学者身份赴德国波鸿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开展合作研究。现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下属的岩体物理数学模拟专业委员会、岩石破碎工程专业委员会和教育工作委员会的委员。
  • 刘斌 【男】
  • 刘斌,男,1943年生,东北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导师,1966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
  • 赵文 【男】
  • 1962年生于内蒙古,1984年毕业于东北大学采矿系,1987年于东北大学获硕士学位,1991年于东北大学获矿山建设工程博士学位。现任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工程力学博士点博士生导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东北分会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委员会理事,《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1995-1999年任土木系副主任,2000-2002年任城建系主任,2003年起任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1998年至1999年,作为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建筑大学留学一年。  担任国内外学术团体职务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小组成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东北分会理事长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委员会理事  中国采矿学会矿山岩石力学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学会理事  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学会风险专业委员会理事  《岩土工程师》编委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
  • 梁力 【男】
  • 梁力,男,汉族,辽宁省丹东市人,1955年11月生。1982年东北工学院工程力学系工程力学专业毕业,1987年获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6月晋升为教授,2002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现在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91年 ~ 1993年作为中英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在英国 威尔士 斯望西大学土木工程系留学。先后为本科生讲授过《材料力学》、《岩石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桥梁工程》、《桥梁电算与优化》、《大学科技英语》、《道路和桥梁工程专业英语》、《桥梁 CAD辅助设计》等课程,为研究生讲授过《实验力学》、《弹塑性力学》、《连续介质力学》、《有限单元法及程序设计》、《大型有限元计算程序ANSYS及其应用》等课程;现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目前指导硕士研究生24名,博士研究生9名,博士后2名。  现任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曾被沈阳市政府评为沈阳市优秀教师。
  • 王连广 【男】
  • 一、自然情况  王连广,男,1964年12月生,教授,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于1996年3月在东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6年3月至1998年5月在西南交通大学土木、水利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副教授。1998年5月至2003年12月在沈阳建筑大学任教,曾任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教授、副院长、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等职务,于2003年10月在大连理工大学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东北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所长,兼中国钢结构协会组合结构分会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会员。  二、研究方向  1、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2、预应力结构;3、桥梁结构力学行为;4、工程结构损伤检测与加固技术  三、讲授课程  1、钢筋混凝土基本理论(本科生);2、水工结构(本科生);3、土木工程概论(本科生)、4、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5、空间结构计算(硕士研究生);6、预应力设计设计与计算(硕士研究生)。  四、指导研究生  1、指导硕士生27名; 2、指导博士生5名
  • 朱浮声 【男】
  • 朱浮声博士,1948年6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学科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东北大学土木系主任、结构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辽宁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结构工程分会副主任、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岩土勘察与岩土工程分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科学部力学学科评审专家,冶金系统、辽宁省、沈阳市土木工程行业评审专家,冶金行业土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理事等。1988-1990年在美国南伊利诺大学作访问学者,1993-1994年在瑞典皇家工学院任客座教授,1997-1998年在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钢结构与大跨度结构体系、隧道与岩土工程、节能建筑与结构、建筑物可靠性评价与加固、工程数值方法。
  • 冯夏庭 【男】
  • 一、 学历:  1982.9 -- 1986.7: 东北工学院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获得学士学位   1986.9 -- 1988.7: 东北大学岩石力学专业硕士生  1988.9 -- 1991.12: 东北大学岩石力学专业博士生,1992年4月获得博士学位  二、工作经历:  1992.01-1993.10.:东北大学讲师  1993.10-1996.05:东北大学副教授(破格晋升)  1995.09-1996.03:日本资源环境技术综合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1996.05-11: 南非金山大学Senior Research Officer  1996.12-1997.11:日本国际工业技术研究机构特别研究员  1996.06: 东北大学教授(破格晋升)  1998.02- 现在: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受聘于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1.1-3: 英国帝国理工,Academy visitor,  2001.6-2003.7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  2001.9-现在: 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3.7-现在: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所长  三、教学经历:  1) 本科生:讲授矿山岩体力学、应用岩石力学,专业英语  2) 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讲授岩石力学与工程专家系统、神经网络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智能岩石力学等课程,指导论文。  四、指导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  3名硕士生已毕业,并大都考取了博士生,另有9名硕士生在读。  4名博士生已毕业,另有13名博士生在读。   6名博士后,3名博士后已出站。  五、现(曾)任社会兼职:  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编委(2003-)  2) EI收录期刊《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主编(2003.5-)  3) 《岩土工程学报》编委(1999-)  4) EI收录期刊《岩土力学》编委(1999-)  5) 《工程地质学报》编委(2003-)  6) 《地下空间》编委(2002-)  7) 《黄金科学技术》编委(2001.6-)  8) 《岩土工程界》编委(2001.5-)  9) 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2003.4-2006.3)  10) 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中国小组成员(2002-)  11)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小组成员(2003-)  12)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2003-; 副理事长:2004.1-)  13) 湖北省岩石力学学会副理事长(2003-)  14)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体数学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9-)  15) 湖北省力学学会理事(1999-2003)、副理事长(2003-)  16)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与地下空间分会常务理事(2001-)  17) 中国力学学会理事(2002-)  18) 辽宁省爆破学会副秘书长(1995-2002)  19) 沈阳市青年科学家联合会副秘书长(1997-2001)  20)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会委员(1995-1999)  六、国(境)外讲学与访问情况  1. 南非:Witwatersrand 大学、南非科学院、南非科学基金会、南非科学院采矿研究所、Proteria大学  2. 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熊本大学、资源环境技术综合研究所、地质调查所、三井技术研究所、融合技术研究所、Hazama技术研究所等  3. 香港:香港大学土木系、香港理工大学土木系  4. 英国:帝国理工、Southamption大学  5. 法国:Lille第一科技大学、道桥学院  6. 瑞典:皇家工学院  七、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1、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国际岩石力学大会(第8届,1995,东京;第9届,1999,法国巴黎;第10届,2003,南非约翰里斯堡, 大会报告)  2、 2003 ISRM Regional Symposium
  • 徐曾和 【男】
  • 徐曾和,男,博士。东北大学工程力学研究所教授。
  • 杨天鸿 【男】
  • 杨天鸿,男,1968年11月28日出生于辽宁省抚顺市,1991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分配到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从事矿山开采安全技术方面的科研工作, 1995年考入煤炭科学研究总(北京)攻读安全工程技术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硕士毕业后考入东北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稳定性,岩体渗流耦合机制理论与应用。  现为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采矿国家重点学科青年带头人,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辽宁省第五届青年科技奖,教育部第二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国家小组成员,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东北分会理事、副秘书长,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面专业委员会委员,曾到香港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做访问研究。
  • 齐锡晶 【男】
  • 一、基本情况  姓 名 齐锡晶   职 称 教授   性 别 男  通讯地址 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 3号巷11号   邮政编码 110004   电话号码 024-83687704   电子邮件 Qixijing63@163.com   二、主要学历  1981.7 毕业于沈阳市第四中学(高中)  1985.7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工程专业) 工学学士  1993.2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经济与管理专业) 工学硕士  三、主要任职经历  1985.08~1990.07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施工教研室 助 教  1993.03~1993.10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施工教研室 讲 师  1993.10~1998.11 协和建设有限公司(沈阳、上海、武汉) 项目/公司主管  1998.11~2003.09 沈阳建筑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副教授/副院长/教授  2004.06 至今 东北大学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教授  四、最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本科生   建筑工程招投标 建设项目投资控制   建设工程监理 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  土木工程概论  研究生   土木工程法规  五、主要研究领域  工程经济、投融资  项目管理及房地产开发  防灾减灾综合政策与对策  六、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 理事  辽宁省城市经济研究会 理事  沈阳市房地产研究所 研究员  辽宁省建设监理协会专家组 成员  注册房地产估价师
  • 芮勇勤 【男】
  • 芮勇勤 1962年8月5日出生, 博士(后)、教授、研究生导师、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 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力学、道路与铁道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等 方面的教学、科研与工程应用工作。1991年晋升中级职称,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高级职称, 2001年晋升教授, 1993年攻读中国矿业大学、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硕士,1995年攻读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硕博连读),1995年任研究生指导教师,1998 年在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教学工作,2001 年4 月在香港大学土木与结构工程系从事科学研究、任客座研究员,2000 年在长沙理工大学从事 道路与铁道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教学和研究所科研工作,任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省学科带头人、研究所所长(处级)。  在科研工作中,历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期间,负责组织各方面科技人员 完成国家攻关、部基金项目、部重点项目等科研课题24项,其中获国家、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  科研过程中 不断跟踪国内外先进理论技术,一直从事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力学、道路与铁道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研究工作,把分形、损伤断裂、灰色系统、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检测和监测技术等应用于工程问题研究中,开展了倾倒滑移稳定分析计算方法、高大顺层蠕动边坡稳定分析方法、开采引起围岩变形与失稳预测、地铁和大型基坑开挖引起围岩变形预测和稳定性评价、岩石破裂与失稳数值模拟与仿真研究、滑坡灾害预测预报理论体系、岩溶地区公路工程地质勘探与稳定性评价、岩溶地区公路工程设计与施工、复杂地形软弱地基公路工程建设和拓宽、灾害预测预报理论与失稳过程模拟仿真等研究、设计、评价与施工,解决了工程实际问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教学工作中,指导17名硕士研究生、指导47名本科毕业生、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生5名和博士后2名、主要参加编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专著“采动岩体破裂与岩层移动数值试验”(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03 月) 和岩石破裂过程的渗流特性――理论、模型和应用(科学 出版社 2004年1 0 月 ),为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开设了7门专业课程,同教师、研究生开展教学、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发表论文50多篇 ,有10多篇获奖并有多篇被转载。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号巷11号东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楼(原综合科技大楼)521室
  • 电话:
    %u0030%u0032%u0034-%u0038%u0033%u0036%u0038%u0037%u0035%u0035%u0036
相关推荐
新疆医科大学师资好不好,新疆医科大学师资怎么样 青海民族大学师资好不好,青海民族大学师资怎么样 宁夏大学师资好不好,宁夏大学师资怎么样 贵州财经大学师资好不好,贵州财经大学师资怎么样 广西艺术学院师资好不好,广西艺术学院师资怎么样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师资好不好,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