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沈阳大学

[切换城市]
沈阳站> 沈阳教育> 沈阳大学> 东北大学信息

东北大学

英文名:Northeastern University 简称:“东大” 所在地:沈阳 院校代码:10145 类型:工科类/理工类/理科类/文科类/考研院校/985/211/研

211工程985工程教育部直属院校研究生院校自主招生111计划
  • 东北大学师资怎么样, 东北大学师资好不好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引进与培养并举,制定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吸引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和国内重点院校教授来校担任学术带头人或工作,使学校拥有了多位院士、长江学者担任学校教授。截至2015年12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在2655名,共有教授52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外籍院士2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1人,青年千人计划5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2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人,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获得者1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 .

  • 刘天时 【男】
  • 刘天时教授1975年12月毕业于东北工学院,1982年获理论物理硕士学位。1997年6月晋升教授。1987 -88年应邀在加拿大Manitoba大学物理系进行重整化群理论研究,长期从事凝聚态理论,环境物理研究工作;承担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群论,计算固体物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负责人。
  • 李林 【男】
  • 李林教授1985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物理系应用物理专业,1988年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1998-2002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  李林教授的研究方向为:新型磁性超薄膜材料的磁电特性;薄膜生长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材料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承担国家留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计划科学基金、沈阳市计划科学基金项目,经费总额60余万,发表论文30余篇。兼任辽宁省物理学会秘书长,辽宁省民族科普学会常务理事。
  • 方肇伦 【男】
  • 方院士1957年10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历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研、副所长、研究员。现任东北大学理学院分析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浙江大学化学系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理事,流动注射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分析化学期刊J.Analytical Atomic,Spectrometry, Talanta,Analytica Chemica Acta,Spec-tro chimica Acta Part B,J.Emviron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和Fresenius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及国内《分析化学》等十余种期刊编委或顾问编委。  自1977年以来方肇伦教授为流动注射分析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84年以来曾有五个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在理论和实验技术上取得多项重要成就。他当前的研究领域包括流动分析、原子光谱分析及微芯片上的微流控分析及其联用技术,主要研究方向在顺序注射―原子吸收及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流动注射毛细管电泳分析,智能化流动光度分析系统,微流控分析芯片及流动分析在生物过程分析中的应用。自1995年以来,以他为首的研究集体在微流控芯片的研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并在该领域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基金的资助。
  • 王建华 【男】
  • 王建华教授1985年于南开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获吉林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指导教师为徐如人院士和冯守华院士;2002年获丹麦科技大学化学系哲学博士学位,导师为流动注射分析的创始人 Elo Harald Hansen教授。历任助教(1988年)、讲师(1992年)、副教授(1993年)、教授(1994年),博士生导师(2003年)。1997-1998年为美国特拉华大学(University of Delaware)化学与生物化学系访问学者,从事串联质谱及其分析应用的研究。  王建华教授现为东北大学理学院院长,分析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省高校“微流控芯片与流动分析”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Talanta副主编,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分析试验室、东北大学学报等期刊编委。
  • 刘晓霞 【女】
  • 刘晓霞教授1984年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参与钕配合物合成及催化共轭双烯聚合研究;1989年于东北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从事金属电沉积节能阳极的研究;2000年于香港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从事过渡金属配位化学研究。2006年在德国马普学会固体研究所作高级访问学者,从事固体电化学研究。  1989年起在东北大学化学系任教,主讲了物理化学、理论电化学、电化学研究方法、科技外语等课程。  刘晓霞教授现为东北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化学系主任,“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员。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研究成果发表在Eur. J. Inorg. Chem., J. Solid State Electrochem., J. Appl. Polym. Sci., J. Mater. Sci., Inorg. Chim. Acta等SCI核心期刊上。
  • 孙挺 【男】
  • 孙挺教授198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东北工学院)化学专业,1996年获得有色冶金工学博士学位。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0余篇;著作2部。
  • 何荣桓 【女】
  • 何荣桓教授198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1988年获南开大学环境科学系硕士学位。1988至2000年历任烟台师范学院(现鲁东大学)化学系助教(1988-1991),讲师(1992-1995),副教授(1996-2000),主讲分析化学和环境化学等课程;曾承担了省级科研项目6项,并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三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两项。2000年5月起在丹麦科技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DTU)化学系从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工作,期间参加了欧盟第五期框架研究项目,北欧工业基金项目,德国Adam Opel AG 汽车公司工业合作项目等有关燃料电池的国际合作项目。 2002-2004 作为丹麦科技大学和丹麦皇家兽医与农业大学( The Royal Veterinary and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联合培养博士在丹麦科技大学化学系学习,并于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2003年7月在第二届欧洲燃料电池论坛国际会议上获 Christian Friedrich Schoenbein (燃料电池发明人)奖章(第二位)。2003年获东北大学教授任职资格,2004年5月被聘为教授,现为东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教师,主讲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
  • 张宝砚 【女】
  • 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设计、制备、结构与性能、工艺过程及技术转化与应用开发的研究。  担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防伪技术专家;辽宁省防伪协会副理事长;功能高分子学报编委。
  • 范世华 【男】
  • 范世华教授主要从事流动分析技术研究、流动分析联用技术及其在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前研究方向:流动分析与光度检测联用技术,流动分析与化学发光检测联用技术,流动分析与荧光测定联用技术,及在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 徐淑坤 【女】
  • 徐淑坤教授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82年获中国科学院生态学硕士学位,指导教师为方肇伦院士。历任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助理研究员(1986年)、副研究员(1995年)、东北大学副教授(1996年5月),教授(1997年6月)和博士生导师(2002年)。1990―1991年去德国Perkin-Elmer公司进行合作研究,2003―2004年去加拿大国家研究院进行合作研究。1994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以来任《冶金分析》编委。研究方向为流动分析新技术和纳米晶体生物探针的开发和应用。
  • 王淑兰 【女】
  • 王淑兰教授1982毕业于东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1999年获东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曾访问剑桥大学、维也纳大学和挪威科技大学,讲授物理化学、量子化学、固体化学、流变学等课程。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物理化学》,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研究方向为高熔点金属低成本制备过程、二次资源高效与循环利用、先进无机功能陶瓷材料等资源与能源领域。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的资助。
  • 王瑛 【女】
  • 王瑛教授198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分析专业;2005年获东北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学位,从师于张宝砚教授;2006年作沈阳化工研究院与大连理工大学联合企业博士后。1984~2006年历任沈阳化工研究院染料所中间体研究室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9年公派访问学者赴日本JICA国际援助项目进修;2006年聘为东北大学理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是精细化工中间体的工艺合成。在卤化(氯化、氟化、溴化)、催化氧化、催化加氢等单元反应,以及相关的中间体合成方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程化实践经验,特别在含氟精细化学品合成领域有较系统的研究。另外对光、热变色功能染料的合成也有较深入的研究。
  • 付昱 【男】
  • 付昱教授199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国家理科基地班;同年保送吉林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在张希和王志强教授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进行纳米超薄膜的研究;2002年赴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培养;2003年博士毕业并赴比利时鲁汶大学Prof. Wim Dehaen小组进行完全超枝化高分子的研究;2006年加拿大女皇大学刘国军教授小组从事嵌段高分子及纳米纤维的研究;2007年东北大学理学院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发表研究论文14篇,均为SCI收录期刊,其中包括SCI影响因子大于3的12篇,共被他人引用190余次。   主要研究方向:  自组装多层超薄膜的制备及功能化;超枝化高分子的制备及功能化;可控自由基高分子聚合及嵌段高分子的自组装。
  • 吴志勇 【男】
  • 吴志勇,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博士后,东北大学分析科学研究中心教授。2000年以来专门从事基于激光烧蚀、玻璃刻蚀及原位聚合微加工方法的聚合物及玻璃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参加欧洲蛋白质组研究项目“MicroProteoMics”和Norvatis,Asahi及DiagnoSwiss资助的关于微流控芯片应用研究项目。共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10篇。目前在国家留学基金的资助下主要从事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及其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 孟凡宝 【男】
  • 孟凡宝 男,1969年生。199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分别于2001年、2005年在东北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东北大学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教授。  孟凡宝教授主要从事液晶聚合物、离聚物及智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 袁惠群 【男】
  • 袁惠群教授现为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转子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振动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辽宁省力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振动理论及其应用、转子动力学及其故障诊断等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讲授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建筑力学、计算机算法语言、线性振动、非线性振动、混沌与分形、转子动力学、运动稳定性、弹性动力学、混沌动力学等近20门本科生和研究生类课程。指导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共计20余名。
  • 王莉红 【女】
  • 王莉红老师1988年毕业于沈阳医学院,2000年获日本国立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分子病态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癌基因、抑癌基因及细胞信号传导通道与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关系的研究。
  • 仲崇斌 【女】
  • 仲崇斌老师是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员,辽宁省生物技术协会会员,辽宁省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2004年被列为《辽宁省生物技术与医药专家名录》。主要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食品与医药及环境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讲过的课程有:本科“植物生理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生物化学”,研究生“高级生物化学”、“生化研究技术”等。
  • 孙彩霞 【女】
  • 孙彩霞老师1996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同年被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1998年被获准提前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博士毕业。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3年出站,被评为优秀博士后。2004年进入东北大学理学院生物系工作。  主要从事转基因植物安全性、作物逆境生理的研究及遗传学、植物生理、植物营养的教学工作。
  • 曹成有 【男】
  • 曹成有老师为东北大学理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生态学硕士点负责人,辽宁省植物学会理事。1969年12月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1988-1995年间就读于沈阳农业大学林学系林学专业,先后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5年起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工作,曾任乌兰敖都生态实验站站长助理。2000年获生态学博士学位,同年调入东北大学工作。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与重建领域的科研工作,研究内容涉及半干旱区退化土地植被恢复重建理论与技术、生态恢复效益评价、草地改良技术、土壤生物学等。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号巷11号东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楼(原综合科技大楼)521室
  • 电话:
    %u0030%u0032%u0034-%u0038%u0033%u0036%u0038%u0037%u0035%u0035%u0036
相关推荐
云南财经大学师资好不好,云南财经大学师资怎么样 甘肃农业大学师资好不好,甘肃农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安石油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安石油大学师资怎么样 贵州大学师资好不好,贵州大学师资怎么样 贵州财经大学师资好不好,贵州财经大学师资怎么样 伊犁师范学院师资好不好,伊犁师范学院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